【解讀報告】延吉,我們的這五年
過去五年,在黨中央和省、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延吉探索走出了增長與轉型良性互動、發展與生態相得益彰、經濟與社會協調并進的發展之路,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躍上更高臺階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投入279.6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56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小巨人企業14家。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57.6億元,年均增長17.3%。全域旅游蓬勃發展。農業休閑園區等經營主體達到242家,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10條,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42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65億元,榮獲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成功入圍全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

秋收
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新增高標準農田8.43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92%;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32萬元。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農產品加工銷售年收入180億元,獲評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累計減稅降費2.9億元,助力企業融資13.7億元,穩定就業崗位4萬余個。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發開放取得更大突破
吉林延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吉林)自由貿易試驗區延吉片區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延吉海關快件監管中心、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運營,延邊檢驗檢疫綜合檢測中心工程完成建設。延吉—首爾“客改貨”等多條航線相繼開通,國際國內航線先后開通27條。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6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接洽談招商引資項目300余項,成功引進項目70項,總投資385.8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31.42億元。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實現整體改觀
規劃體系日臻完善,規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城市建管不斷提質,大力實施113個小區、995棟住宅樓、涉及4.8萬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橋新建、延西橋和迎賓橋拆除重建等工程全部通車,15條道路改造和35條道路延伸工程全線開通,快速公交項目穩步推進。新建改造供水、供熱、污水、燃氣等各類管網796.6公里。

延西橋 楊婷婷 攝

朝陽川鎮八道村

延吉藍天
全市綠化、亮化、彩化水平持續提升。全面實施等級式物業管理,物業管理面積達2489萬平方米。著力提高環衛保潔水平,城區保潔面積達1230萬平方米,城市顏值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歷史性突破,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以全國縣級市總分排名第三的優異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農村環境明顯改善,新建及改造圍欄圍墻24.7萬米,新安裝路燈4732盞,新增綠化面積14萬平方米,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A級示范村標準。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3%以上。布爾哈通河延吉下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獲得全面進步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達到49.6億元,占財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業狀況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5萬余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5萬人次,增加創業1.8萬余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六統一”。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四年被評為“好”檔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啟動“點對點”全程閉環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萬人次,設立集中隔離點23個,隔離管控10萬余人次。在省內率先上線“健康碼”,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監控全覆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學校全面實現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和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養老服務機構達到64家,醫養合作實現城鄉全覆蓋。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處、“中國朝鮮族文化傳承示范點”20個,制定遺址遺跡紅色資源名錄29處,太興紅色小鎮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繼建成,延吉紅色文化得以彰顯。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設進程加快,榮獲全省平安縣(市)。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執政能力得到持續提高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實施農村基層黨建“紅色強基”工程,推進機關黨組織進社區精準服務,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品牌。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創建城市和全省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試點城市。
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躍上更高臺階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投入279.6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56個。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小巨人企業14家。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57.6億元,年均增長17.3%。全域旅游蓬勃發展。農業休閑園區等經營主體達到242家,打造鄉村旅游精品路線10條,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42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65億元,榮獲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成功入圍全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

秋收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累計減稅降費2.9億元,助力企業融資13.7億元,穩定就業崗位4萬余個。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開發開放取得更大突破
吉林延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吉林)自由貿易試驗區延吉片區申報工作進展順利,延吉海關快件監管中心、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運營,延邊檢驗檢疫綜合檢測中心工程完成建設。延吉—首爾“客改貨”等多條航線相繼開通,國際國內航線先后開通27條。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6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接洽談招商引資項目300余項,成功引進項目70項,總投資385.8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31.42億元。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實現整體改觀
規劃體系日臻完善,規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城市建管不斷提質,大力實施113個小區、995棟住宅樓、涉及4.8萬戶居民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市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南南通”局子街下穿工程、延川橋新建、延西橋和迎賓橋拆除重建等工程全部通車,15條道路改造和35條道路延伸工程全線開通,快速公交項目穩步推進。新建改造供水、供熱、污水、燃氣等各類管網796.6公里。

延西橋 楊婷婷 攝

朝陽川鎮八道村

延吉藍天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獲得全面進步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年均民生支出達到49.6億元,占財政支出保持在73%以上。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月人均650元和年人均4980元。就業狀況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5萬余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5萬人次,增加創業1.8萬余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六統一”。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四年被評為“好”檔次,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啟動“點對點”全程閉環管理模式,排查旅客350萬人次,設立集中隔離點23個,隔離管控10萬余人次。在省內率先上線“健康碼”,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監控全覆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得以保障。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完善,新建和改造校舍22所,民族學校全面實現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和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養老服務機構達到64家,醫養合作實現城鄉全覆蓋。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命名授牌文化景址22處、“中國朝鮮族文化傳承示范點”20個,制定遺址遺跡紅色資源名錄29處,太興紅色小鎮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相繼建成,延吉紅色文化得以彰顯。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法治延吉、平安延吉建設進程加快,榮獲全省平安縣(市)。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執政能力得到持續提高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實施農村基層黨建“紅色強基”工程,推進機關黨組織進社區精準服務,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品牌。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創建城市和全省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試點城市。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