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篇:石榴抱籽·邊疆共此時 延邊十年共筑民族團結華章
2025-07-09 標簽: 來源:吉網
“泱泱中華,山川同念;民族團結,國之根基。”在祖國東北邊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十年來精心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繪就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壯美畫卷,成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
十年跨越:從有形到無形,共筑美好家園
時光流轉,十年間,延邊州在民族團結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推動社區服務實現了從“高臺隔閡”向“零距離互動”的華麗轉型。截至2025年,全州建成189個“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以“紅石榴之家”為紐帶化解鄰里矛盾,結成千余個幫扶對子,打破有形與無形的“心墻”。
走進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民族團結”主題彩繪墻講述著各民族攜手共進的故事。“紅石榴之家”里,下棋、手工、繪畫、志愿服務等活動交織成和諧樂章,各族居民親如一家。71歲的趙虎男老人悠然吹簫,墻上工作便簽記錄著社區日常點滴。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清感慨,十年間社區煥然一新,成為“三共四同”互嵌家園,自創歌曲《中華民族一家親》傳唱街頭巷尾,唱響血脈親情。
空間互嵌,共筑美好家園。延邊投入資金改造危舊房、打造口袋公園,優化人居環境。龍井市勇成村統一改造圍墻花圃,拆除村落“看不見的墻”,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愿景。
文化交融:激活文旅活力,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交融,如同一股清泉,為延邊的文旅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依托傳統文化展示,年接待游客超百萬,非遺項目體驗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逃公主”旅拍帶火延吉旅游,衍生“米粒公主”IP授權收益反哺村集體經濟。龍井市三合鎮古樹驛站不僅是旅游打卡地,更是傳承和弘揚守邊固邊精神的教育基地,吸引G331自駕游游客,讓他們感受興邊富民與新時代青年戍邊衛國的偉大力量。絲綢之路渤海古鎮于2024年9月投入運營,以唐代建筑風格為基調,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
延邊的文化地標建設也緊密服務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5年“五一”開放的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館,依托復建的琿春副都統衙門布展,五個單元陳列豐富史料,展現愛國志士的英雄壯舉。“打卡”延邊博物館成為游客必選項,2024年9月3日推出的核心展覽,用1400余件文物史料呈現延邊各民族交融共生等宏大圖景,引導觀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出后反響熱烈。
藝術賦能:奏響團結樂章,傳播中華文化
藝術,是延邊州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詮釋,它以獨特的魅力奏響了一曲民族團結進步的樂章。
延邊歌舞團將藝術創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緊扣新時代民族工作主線。創作的話劇《社區書記》《第一書記》展現基層黨員干部的堅守與奉獻;情景歌舞詩《海蘭江畔稻花香》融合傳統農樂文化與時代主題,傳遞正能量;音樂劇《希望小區》及小品《暖冬》等作品,聚焦社會熱點,展現延邊人民樂觀團結的精神風貌;形式多樣的快閃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進民族情誼。

為了讓延邊文化作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他們推出了首部駐場演出劇目大型歌舞詩《五彩阿里郎》,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了文旅新名片;原創音樂劇不斷拓展藝術邊界,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體驗;同時,積極利用抖音直播及線上展播等方式,突破地域限制,讓作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延邊文化。
石榴花開滿庭芳,籽籽同心向未來。如今的延邊州,各族群眾正團結奮進、奮勇向前,攜手共創美好未來。未來,延邊州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各項工作主線,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邊疆大地常開長盛。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劉源江 文/圖
來源:吉網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十年跨越:從有形到無形,共筑美好家園
時光流轉,十年間,延邊州在民族團結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推動社區服務實現了從“高臺隔閡”向“零距離互動”的華麗轉型。截至2025年,全州建成189個“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以“紅石榴之家”為紐帶化解鄰里矛盾,結成千余個幫扶對子,打破有形與無形的“心墻”。

走進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民族團結”主題彩繪墻講述著各民族攜手共進的故事。“紅石榴之家”里,下棋、手工、繪畫、志愿服務等活動交織成和諧樂章,各族居民親如一家。71歲的趙虎男老人悠然吹簫,墻上工作便簽記錄著社區日常點滴。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清感慨,十年間社區煥然一新,成為“三共四同”互嵌家園,自創歌曲《中華民族一家親》傳唱街頭巷尾,唱響血脈親情。

空間互嵌,共筑美好家園。延邊投入資金改造危舊房、打造口袋公園,優化人居環境。龍井市勇成村統一改造圍墻花圃,拆除村落“看不見的墻”,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愿景。
文化交融:激活文旅活力,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交融,如同一股清泉,為延邊的文旅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依托傳統文化展示,年接待游客超百萬,非遺項目體驗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逃公主”旅拍帶火延吉旅游,衍生“米粒公主”IP授權收益反哺村集體經濟。龍井市三合鎮古樹驛站不僅是旅游打卡地,更是傳承和弘揚守邊固邊精神的教育基地,吸引G331自駕游游客,讓他們感受興邊富民與新時代青年戍邊衛國的偉大力量。絲綢之路渤海古鎮于2024年9月投入運營,以唐代建筑風格為基調,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體驗。

延邊的文化地標建設也緊密服務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5年“五一”開放的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館,依托復建的琿春副都統衙門布展,五個單元陳列豐富史料,展現愛國志士的英雄壯舉。“打卡”延邊博物館成為游客必選項,2024年9月3日推出的核心展覽,用1400余件文物史料呈現延邊各民族交融共生等宏大圖景,引導觀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出后反響熱烈。
藝術賦能:奏響團結樂章,傳播中華文化
藝術,是延邊州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詮釋,它以獨特的魅力奏響了一曲民族團結進步的樂章。
延邊歌舞團將藝術創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緊扣新時代民族工作主線。創作的話劇《社區書記》《第一書記》展現基層黨員干部的堅守與奉獻;情景歌舞詩《海蘭江畔稻花香》融合傳統農樂文化與時代主題,傳遞正能量;音樂劇《希望小區》及小品《暖冬》等作品,聚焦社會熱點,展現延邊人民樂觀團結的精神風貌;形式多樣的快閃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進民族情誼。


石榴花開滿庭芳,籽籽同心向未來。如今的延邊州,各族群眾正團結奮進、奮勇向前,攜手共創美好未來。未來,延邊州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各項工作主線,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邊疆大地常開長盛。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劉源江 文/圖
來源:吉網
初審:王棟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