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記】文化活動——快樂延吉大舞臺
2017-10-16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延吉,位于長白山腳下,綿延城際間的布爾哈通河,接納煙集河、海蘭江、嘎呀河,匯入圖們江。
有人說,世界上每座城市背后都有一條與其相關的河流,塞納河孕育了巴黎,尼羅河創建了古埃及的文明之都開羅。而流淌于擁有60%朝鮮族人口城市中的布爾哈通河,孕育了源遠流長、日夜不息、風情濃郁的朝鮮族民俗文化。

朝鮮族特色民俗表演 弓野 攝

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季芳旭 攝

俄羅斯小朋友觀看演出 付楊 攝
進入6月,延吉的夜晚熱鬧了起來。晚上7時,布爾哈通河北岸青年廣場上響起了悠揚的舞樂聲,簡易搭建的舞臺上正在進行歌舞表演。雖然沒有炫麗艷美的舞臺燈光,也沒有專業盈美的舞步,但是演出還是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他們與臺上的歌者齊歌,與舞者共舞。
延邊是全國著名的文化之鄉、歌舞之鄉。為了適應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滿足眾多游客的觀賞需要,從1997年開始,延吉市委、市政府每年夏天都會在時代廣場、金達萊廣場等地開展“金達萊之夏”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到了2012年此活動發展為“快樂延吉大舞臺”。

青年廣場聚集了眾多市民 付楊 攝

武術表演《跆拳道》 付楊 攝
“快樂延吉大舞臺”作為延吉“金達萊之夏”廣場群眾文化活動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5月至10月的節假日和周末時間都會有精彩節目表演。它以“臺上群眾演、臺下群眾看,節目天天有、每天戲不同”為主要特色。其中,金達萊廣場和青年湖廣場為主要陣地,以農村文化、校園文化、街道文化、軍營文化、企業文化等為主線,以廣場文藝演出為主要形式。參演單位涉及全市企事業單位,州、市機關、部隊、學校、鄉鎮、街道等部門,參演單位以不同的文藝匯演、服裝表演、民俗娛樂等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為觀眾奉獻精彩表演。
時至今日,“快樂延吉大舞臺”早已成為延吉市文化生活的一個品牌。自1997年開展至今,“金達萊之夏”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共組織各種廣場文化活動近1200場次,表演節目15000多個,演職人員超過150000余人次,觀眾達200萬余人次。
到了2013年,“快樂延吉大舞臺”活動表演形式有了改變,主要以青少年文化月、黨員文化月、軍民魚水情、民族團結月等為主題,目前,以為廣大觀眾和市民奉獻了103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同時,參加演出人員達8000余人,演出節目達1200余個,觀眾累計達40余萬人次。而每年相繼舉辦的洞簫藝術節、延邊曲藝節、和諧家庭才藝擂臺賽等活動,亦與“金達萊之夏廣場文化活動”一樣,成為延吉市亮麗的群眾文化品牌,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和熱情參與。
隨著“快樂延吉大舞臺”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其功能作用日益凸顯。它充分激發出了群眾愿意唱、愿意跳的熱情,圓了群眾的“舞臺夢”,臺上臺下互動交融,進一步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也繁榮民族文化,催生出大量的業余文藝團體。“快樂延吉大舞臺”不僅使很多市民和其他縣市的群眾前來觀看和參演,而且讓大量外地游客甚至是韓國、俄羅斯等外國游客也到這里觀看和互動,產生了“洼地效應”,進一步吸收了文化資源,增加了旅游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了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舞蹈《春耕聯歡舞》 付楊 攝

舞蹈《千紙鶴》 付楊 攝

舞蹈《圍裙舞》 付楊 攝
“快樂延吉大舞臺”還受到了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中央知名媒體以及多家韓國媒體的重點關注,多次在央視《新聞聯播》等重要節目里報道,省委宣傳部還組織了專題調研,預將“快樂延吉大舞臺”這一“精裝版”的群眾文化活動改裝成“簡裝版”在全省推廣,而且延邊州內各大商家包括外地商家也將此作為推介自己的窗口,城市的整體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傍晚,落日余暉肆意地傾灑向布爾哈通河,河水靜靜流淌。河畔邊,“快樂延吉大舞臺”演出音樂如約響起,軟風輕拂,吻上了千余名觀眾的臉頰。來源于群眾、根植于群眾的傳統民俗文化永不停歇。
有人說,世界上每座城市背后都有一條與其相關的河流,塞納河孕育了巴黎,尼羅河創建了古埃及的文明之都開羅。而流淌于擁有60%朝鮮族人口城市中的布爾哈通河,孕育了源遠流長、日夜不息、風情濃郁的朝鮮族民俗文化。

朝鮮族特色民俗表演 弓野 攝

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季芳旭 攝

俄羅斯小朋友觀看演出 付楊 攝
延邊是全國著名的文化之鄉、歌舞之鄉。為了適應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滿足眾多游客的觀賞需要,從1997年開始,延吉市委、市政府每年夏天都會在時代廣場、金達萊廣場等地開展“金達萊之夏”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到了2012年此活動發展為“快樂延吉大舞臺”。

青年廣場聚集了眾多市民 付楊 攝

武術表演《跆拳道》 付楊 攝
時至今日,“快樂延吉大舞臺”早已成為延吉市文化生活的一個品牌。自1997年開展至今,“金達萊之夏”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共組織各種廣場文化活動近1200場次,表演節目15000多個,演職人員超過150000余人次,觀眾達200萬余人次。
到了2013年,“快樂延吉大舞臺”活動表演形式有了改變,主要以青少年文化月、黨員文化月、軍民魚水情、民族團結月等為主題,目前,以為廣大觀眾和市民奉獻了103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同時,參加演出人員達8000余人,演出節目達1200余個,觀眾累計達40余萬人次。而每年相繼舉辦的洞簫藝術節、延邊曲藝節、和諧家庭才藝擂臺賽等活動,亦與“金達萊之夏廣場文化活動”一樣,成為延吉市亮麗的群眾文化品牌,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和熱情參與。
隨著“快樂延吉大舞臺”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其功能作用日益凸顯。它充分激發出了群眾愿意唱、愿意跳的熱情,圓了群眾的“舞臺夢”,臺上臺下互動交融,進一步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求,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也繁榮民族文化,催生出大量的業余文藝團體。“快樂延吉大舞臺”不僅使很多市民和其他縣市的群眾前來觀看和參演,而且讓大量外地游客甚至是韓國、俄羅斯等外國游客也到這里觀看和互動,產生了“洼地效應”,進一步吸收了文化資源,增加了旅游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了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舞蹈《春耕聯歡舞》 付楊 攝

舞蹈《千紙鶴》 付楊 攝

舞蹈《圍裙舞》 付楊 攝
傍晚,落日余暉肆意地傾灑向布爾哈通河,河水靜靜流淌。河畔邊,“快樂延吉大舞臺”演出音樂如約響起,軟風輕拂,吻上了千余名觀眾的臉頰。來源于群眾、根植于群眾的傳統民俗文化永不停歇。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