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朝陽前行——延吉市朝陽川鎮40年變遷見聞
2019-01-02 標簽: 來源:延邊信息港
從前慢,交通、通訊、購物都慢,生活總被缺吃少穿問題困擾。如今,出行坐飛機、高鐵,網上購物送貨到家,手機視頻隨時和親人“見面”……目前,延吉市朝陽川鎮居民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40年了,農村變化太大了。”63歲的朝陽川鎮勤勞村村委會主任衣鳳民從小就在勤勞村生活,當選過生產隊長、村主任、村書記等職務,一輩子扎根在農村,奮斗在基層。
“改革開放之初,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木頭犁、老黃牛、三彎腰的耕種模式,是當時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在不一樣了,農業生產全部采用機械化,我們村現在是農業機械化試點村!”衣鳳民驕傲地對記者說。

朝陽川鎮區棚改
勤勞村有2000多人,其中朝鮮族人口占57%。“我們村朝鮮族村民大多都出國打工了。我們將土地流轉之后,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進行專業化種植。”衣鳳民說。發展到今天,合作社現已初具規模,玉米收割機、水稻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一應俱全,共有200多臺。現在,在家種地的農戶平均經營管理著20公頃以上的土地,村民年人均收益達到2萬元以上。
勤勞村的變化只是朝陽川鎮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朝陽川鎮黨委副書記李偉華向記者介紹,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朝陽川鎮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累計修建水泥路280公里,新建及改造圍墻1.2萬米,圍欄1萬米,太陽能路燈3241盞,實現了硬化、美化、亮化;改造泥草房1702戶,改造旱廁1538座,新建飲水安全工程120余處。

朝陽川鎮一角 李軍廣 攝
如今,在朝陽川鎮,各大產業項目遍地開花,為該鎮增添了新活力:計劃投資7070萬元建設太興美麗鄉村項目,項目建設完成后將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提升村民收入;爭取扶貧專項資金1410萬元,實施龍盛村旋耕一體機、柳新村300千瓦光伏發電扶貧電站等10個產業項目,近兩年產業收益109萬元、貧困戶產業分紅88.8萬元;以光榮村大棗采摘園、橫道村榛子采摘園、勤勞村葡萄采摘園為主,形成果蔬采摘、農事體驗、親子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基地……
201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5.19億元,是2008年的2.37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1.33萬元,是2008年的1.37倍。
“改革開放40年了,農村變化太大了。”63歲的朝陽川鎮勤勞村村委會主任衣鳳民從小就在勤勞村生活,當選過生產隊長、村主任、村書記等職務,一輩子扎根在農村,奮斗在基層。
“改革開放之初,主要是解決溫飽問題。木頭犁、老黃牛、三彎腰的耕種模式,是當時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現在不一樣了,農業生產全部采用機械化,我們村現在是農業機械化試點村!”衣鳳民驕傲地對記者說。

朝陽川鎮區棚改
勤勞村的變化只是朝陽川鎮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朝陽川鎮黨委副書記李偉華向記者介紹,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朝陽川鎮在新農村建設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累計修建水泥路280公里,新建及改造圍墻1.2萬米,圍欄1萬米,太陽能路燈3241盞,實現了硬化、美化、亮化;改造泥草房1702戶,改造旱廁1538座,新建飲水安全工程120余處。

朝陽川鎮一角 李軍廣 攝
201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5.19億元,是2008年的2.37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1.33萬元,是2008年的1.37倍。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