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紀委監委督查延吉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延吉新聞網9月17日訊(記者 王曉彤)記者在延吉市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督查動員會上了解到,即日起,延邊州紀委監委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督查組將入駐延吉開展為期10天的專項督查。

會議現場 王曉彤 攝
自專項治理開展以來,延吉市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州紀委監委的決策部署,督促教育主管部門完善了《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制度》等3項制度,開展58次監督檢查,發現問題39個,立行立改問題37個。這一組組數據,表明了延吉市紀委監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持續推進突出問題源頭治理,在專項治理的高壓態勢下,違規招生、違規擇校擇班等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督查組組長、敦化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許傳勇講話 王曉彤 攝
就此次督查工作,督查組組長、敦化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許傳勇表示,教育主管部門要將此次互檢督查作為自我凈化、自我提升的良好契機,對照監督檢查內容進行認真梳理、自查自糾,力求查找問題客觀準確,做到敢于直面問題,敢于動真碰硬,對督查組反饋的問題認真整改落實。此次督查將開展地毯式、拉網式、全覆蓋的督導檢查,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督查組將對照七項重點督查內容, 對2020年7月以后出現的頂風違紀違規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及時通報曝光,絕不姑息遷就。對問題嚴重的單位,倒查追究相關領導責任,真正把問題查實、查準、查清,強化教育主管部門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肅查處違規違紀問題,排查監管空白,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和遏制各類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發生。要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希望通過互檢督查,透過多方協同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放大專項治理實效,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還教育領域一片凈土。

暴剛講話 王曉彤 攝
延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暴剛表示,市紀委監委、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全力配合專項督查,進一步拓寬舉報渠道,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舉報平臺、信訪舉報箱等載體,多渠道公開信訪舉報電話,全面收集、處理群眾來信來電和網絡舉報,重點排查違規訂購教輔材料、違規補課、教師收受禮金、學校基礎建設、教學裝備采購、學生校服采購、學校食堂采購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紀違法問題,加大交辦督辦力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要把抓好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工作作為全力護航我市教育改革的重要動力,切實擔負起整治工作的監督責任,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等重點工作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確保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會議現場 王曉彤 攝
自專項治理開展以來,延吉市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州紀委監委的決策部署,督促教育主管部門完善了《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制度》等3項制度,開展58次監督檢查,發現問題39個,立行立改問題37個。這一組組數據,表明了延吉市紀委監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持續推進突出問題源頭治理,在專項治理的高壓態勢下,違規招生、違規擇校擇班等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督查組組長、敦化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許傳勇講話 王曉彤 攝
就此次督查工作,督查組組長、敦化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許傳勇表示,教育主管部門要將此次互檢督查作為自我凈化、自我提升的良好契機,對照監督檢查內容進行認真梳理、自查自糾,力求查找問題客觀準確,做到敢于直面問題,敢于動真碰硬,對督查組反饋的問題認真整改落實。此次督查將開展地毯式、拉網式、全覆蓋的督導檢查,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督查組將對照七項重點督查內容, 對2020年7月以后出現的頂風違紀違規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及時通報曝光,絕不姑息遷就。對問題嚴重的單位,倒查追究相關領導責任,真正把問題查實、查準、查清,強化教育主管部門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肅查處違規違紀問題,排查監管空白,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和遏制各類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發生。要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希望通過互檢督查,透過多方協同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放大專項治理實效,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還教育領域一片凈土。

暴剛講話 王曉彤 攝
延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暴剛表示,市紀委監委、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全力配合專項督查,進一步拓寬舉報渠道,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舉報平臺、信訪舉報箱等載體,多渠道公開信訪舉報電話,全面收集、處理群眾來信來電和網絡舉報,重點排查違規訂購教輔材料、違規補課、教師收受禮金、學校基礎建設、教學裝備采購、學生校服采購、學校食堂采購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紀違法問題,加大交辦督辦力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要把抓好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工作作為全力護航我市教育改革的重要動力,切實擔負起整治工作的監督責任,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等重點工作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確保教育領域腐敗和作風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